把“石头经济”做成绿色大产业
文章出处:临朐泰和园林艺术厂 发表时间:2017-09-15
不到弋阳不知道石头多,车入弋阳,满目皆是石灰石、蛇纹石、铜矿石、白云石、莹石堆积而成的一座座石山;不到弋阳不知道石头“大”,仅十分之一的石灰石储量就“引”来了安徽海螺水泥13亿元投资。石头,全国各地都有,但像弋阳这样利用石头做成大产业的不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石头成就了大产业
弋阳石头资源丰富,林林总总好几十个品种。当地人10多年前便开始开发石头,但那时都是一些粗放型的开采,高能耗式的加工,碎石场、石灰窑遍地开花。无序开发不仅浪费了石头资源,还造成土地板结,使水资源、空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靠卖矿石和粗加工不仅做不大石头产业,还会毁掉它。县有关部门领导意识到必须严控无序开发,为此组织工作组深入到重点乡村、企业实地调查,关闭了21家证照不全、不符合开发条件的碎石场、石灰窑和一条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00吨、粉尘1000吨、固体废渣60万吨,每年至少节约石头10万吨,使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遏制掠夺性开采的同时,县里投资100多万元,请来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对辖区所有石头进行“摸家底”,探明了30余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石头储量,其中石灰石、蛇纹石储量为亚洲第一。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弋阳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通过资源配项目的方式,面向全国引进实力强、能耗低、工艺先进的石头开发加工企业,把“石头经济”做大做强,形成规模。该县将十分之一储量的石灰石配给世界水泥十强企业——安徽海螺水泥,引来其13亿元的投资,催生了弋阳海螺水泥,项目5月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4亿元。由石头衍生的水泥建材业如今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据介绍,全县到今年3月已引进规模以上的石头开发项目16个,其中碳酸钙项目年销售收入可达10多亿元。曹溪镇汪家村农民汪仁保感慨地说:“还是政府有头脑,石山都能变成宝。”
规模发展“石头经济”使该县3000多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前几年还在外务工的潮水岩村农民汪才柯,今年走进了海螺水泥公司,月薪1800元。和汪才柯一样高兴的还有农民马成军,两口子眼下都成了“上班族”,一个月稳稳当当拿回3000多元工资,今年,马成军干脆把田承包出去,一心一意当起了工人。
启示一:虽有俗语“靠山吃山”之说,但资源必须科学规范、保护性开发利用,否则会“坐吃山空”。要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项目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只有这样,发展才不会缺乏后劲,经济才能做大总量,提高质量。
“石头经济”成绿色产业
弋阳的石灰石氧化钙含量高达52%,在全国独一无二,是碳酸钙企业的向往之地,全国轻钙生产基地浙江常山的碳酸钙企业更是紧盯不放。面对蜂拥而至的开发商,当地党委、政府的原则是:对圈矿山、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一概谢绝,重点引进纳米碳酸钙等高科技碳酸钙企业,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拓宽中间生产加工业,提高相互间的专业分工及配套链接程度,使石灰石资源利用率更高更优。
雪字碳酸钙公司是第一家在弋阳投资的高科技轻钙企业,拥有两条轻钙生产线。去年,该公司又投资1200多万元成立了雪字碳酸钙第二公司,年产轻质碳酸钙5万吨、活性碳酸钙1万吨。二公司副总经理徐木水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按弋阳现在的发展思路,要不了几年,这里将成为继常山之后全国又一个重要的碳酸钙基地。”
在另一家碳酸钙企业雪峰公司车间,记者看到机器虽然在高速运转,但噪音却不大,员工正通过电脑操作对石粉进行分离……工程师告诉我们,这是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刚上的一条纳米钙生产线。纳米钙产品比原石矿的价格翻了20倍,比一般的轻钙产品也涨了10倍,年产超过2万吨,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
弋阳碳酸钙企业协会会长江烈平告诉记者,目前全县有9家碳酸钙企业,生产规模达到35万吨。从建筑石灰到冶金石灰,再到环保级氢氧化钙和超细钙、纳米钙,弋阳石灰石的生产加工链条正在拉长、延伸。
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好”字当头成为开发商的自觉行动。弋阳蛇纹石矿技术革新前资源利用率仅为50%,遗留下的大量尾渣堆成一座座小山,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去年,该企业先后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技术革新,新上6条精矿粉生产线,原先的废弃尾渣摇身一变成了炼钢厂高炉烧结的良好熔剂,每年可从消化尾渣中获利200多万元。
随着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石头加工企业落户弋阳,该县实现了四赢:自然环境好了,企业得利多了,农民腰包鼓了,财政收入高了。
启示二:只有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真正使经济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石头成就了大产业
弋阳石头资源丰富,林林总总好几十个品种。当地人10多年前便开始开发石头,但那时都是一些粗放型的开采,高能耗式的加工,碎石场、石灰窑遍地开花。无序开发不仅浪费了石头资源,还造成土地板结,使水资源、空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靠卖矿石和粗加工不仅做不大石头产业,还会毁掉它。县有关部门领导意识到必须严控无序开发,为此组织工作组深入到重点乡村、企业实地调查,关闭了21家证照不全、不符合开发条件的碎石场、石灰窑和一条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00吨、粉尘1000吨、固体废渣60万吨,每年至少节约石头10万吨,使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遏制掠夺性开采的同时,县里投资100多万元,请来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对辖区所有石头进行“摸家底”,探明了30余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石头储量,其中石灰石、蛇纹石储量为亚洲第一。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弋阳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通过资源配项目的方式,面向全国引进实力强、能耗低、工艺先进的石头开发加工企业,把“石头经济”做大做强,形成规模。该县将十分之一储量的石灰石配给世界水泥十强企业——安徽海螺水泥,引来其13亿元的投资,催生了弋阳海螺水泥,项目5月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4亿元。由石头衍生的水泥建材业如今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据介绍,全县到今年3月已引进规模以上的石头开发项目16个,其中碳酸钙项目年销售收入可达10多亿元。曹溪镇汪家村农民汪仁保感慨地说:“还是政府有头脑,石山都能变成宝。”
规模发展“石头经济”使该县3000多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前几年还在外务工的潮水岩村农民汪才柯,今年走进了海螺水泥公司,月薪1800元。和汪才柯一样高兴的还有农民马成军,两口子眼下都成了“上班族”,一个月稳稳当当拿回3000多元工资,今年,马成军干脆把田承包出去,一心一意当起了工人。
启示一:虽有俗语“靠山吃山”之说,但资源必须科学规范、保护性开发利用,否则会“坐吃山空”。要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项目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只有这样,发展才不会缺乏后劲,经济才能做大总量,提高质量。
“石头经济”成绿色产业
弋阳的石灰石氧化钙含量高达52%,在全国独一无二,是碳酸钙企业的向往之地,全国轻钙生产基地浙江常山的碳酸钙企业更是紧盯不放。面对蜂拥而至的开发商,当地党委、政府的原则是:对圈矿山、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一概谢绝,重点引进纳米碳酸钙等高科技碳酸钙企业,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拓宽中间生产加工业,提高相互间的专业分工及配套链接程度,使石灰石资源利用率更高更优。
雪字碳酸钙公司是第一家在弋阳投资的高科技轻钙企业,拥有两条轻钙生产线。去年,该公司又投资1200多万元成立了雪字碳酸钙第二公司,年产轻质碳酸钙5万吨、活性碳酸钙1万吨。二公司副总经理徐木水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按弋阳现在的发展思路,要不了几年,这里将成为继常山之后全国又一个重要的碳酸钙基地。”
在另一家碳酸钙企业雪峰公司车间,记者看到机器虽然在高速运转,但噪音却不大,员工正通过电脑操作对石粉进行分离……工程师告诉我们,这是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刚上的一条纳米钙生产线。纳米钙产品比原石矿的价格翻了20倍,比一般的轻钙产品也涨了10倍,年产超过2万吨,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
弋阳碳酸钙企业协会会长江烈平告诉记者,目前全县有9家碳酸钙企业,生产规模达到35万吨。从建筑石灰到冶金石灰,再到环保级氢氧化钙和超细钙、纳米钙,弋阳石灰石的生产加工链条正在拉长、延伸。
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好”字当头成为开发商的自觉行动。弋阳蛇纹石矿技术革新前资源利用率仅为50%,遗留下的大量尾渣堆成一座座小山,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去年,该企业先后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技术革新,新上6条精矿粉生产线,原先的废弃尾渣摇身一变成了炼钢厂高炉烧结的良好熔剂,每年可从消化尾渣中获利200多万元。
随着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石头加工企业落户弋阳,该县实现了四赢:自然环境好了,企业得利多了,农民腰包鼓了,财政收入高了。
启示二:只有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真正使经济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篇:北京园林工人将再创奇迹:十二小时巨型花坛矗立
上一篇:美的语音大师之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