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评价
文章出处:临朐泰和园林艺术厂 发表时间:2017-09-15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是所有现在存在的设计门类当中较为复杂的设计,景观设计方案不但要求有科学的严谨、而且要有艺术的浪漫。而这两方面很多时候是矛盾的,要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很好的表现,是不容易的事情。随着市场的日益成长,越来越多的国外景观设计机构进军中国,并且占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引起国内同行的强烈反响。选择国外或国内的设计机构是市场的行为,国外机构能在中国广受欢迎是有原因的。首先,他们对于景观设计的教育和实践比国内来得早和来得完善,国内的景观设计和教育真正起步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而城市环境建设起步却在九十年代中期,我们的景观设计可以说在起步水平线上,这么大的市场和这么低的行业水平当然给国外景观公司带来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蹒跚起步的中国新时期园林失去了方向,找不到审美和价值取向的方向,影响了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外园林设计师的实验场。
要提高国内整体的园林设计水平必须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全面认识,在现阶段,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园林景观就是为了营造生态环境,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这种看法只能使我们的设计水平更加低下,营造生态环境只是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之一,本文认为,全面评价园林景观作品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全面看待:
1、园林景观评论主体论:
评论的主体就是从广泛意义上讲的人,在评论中要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评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任何一方的变化与不同都会改变这一关系。主体不仅对客体作出评判,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客体的创造。评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必然有差距,体现在个人的知识基础、心理状态、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以及个人阅历等方面,根据个人主体的这些差距可以分为:专家、艺术家、公众和业主。专家包括园林专家、规划专家、建筑专家、生态专家、文艺艺术史专家等等,专家的评论往往是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作品,偏向于各自的专业方向,而一个园林景观作品包含有多个专业的内容,各类专家的意见汇总更加有利于对作品的全面判断。艺术家对园林景观的评论参与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以艺术的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看待景观作品的表现。社会公众是园林景观项目的业主,是社会的主体,园林景观的服务对象,但是他们的构成千差万别,他们的主体意识与专业人士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园林景观所要表现的远远超出单纯的生活,而是融合了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和知识。所以他们的评论只是一种知觉评论,而不是意识评论。业主对园林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设计的最初阶段业主就会为未来的方案定方向,定调子,对方案的实现与否及其成败掌握着生杀大权。业主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情况下有着十分巨大的话语权利,有什么样的业主就有什么样的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业主往往是投资者,他们的意见及个人好恶对项目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我们有两个业主:一是有使用权的投资者,二是代表国家和公众利益的规划、国土和园林部门,这些人和部门对景观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出于各种原因,业主在决策前无疑已经研究过许多已经建成的项目,对自己将要建造或正在建造的项目有过各种现实的或超现实的想象。当今的业主组成成分很复杂,既有专业人员,又有准专业人员,还有什么也不懂的领导,许多情况下,我们是雇员,业主认为自己的意见总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对设计的干预有时会过于深入到细枝末节,从竖向设计到景观布局、材料选择甚至颜色等都会提出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只能算是一名绘图员,什么理想抱负都实现不了,所以,业主是非常重要的。
2、园林景观评论意识论
园林景观的评论意识是评论者自觉认识评论主体理性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专业知识积累,善于从现象看本质,培养敏锐的感受力和判断力,使评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深化评论意识。评论意识主要包括:
(1)、社会意识:园林景观是设计师的创造,也是社会的创造,表现在时代背景、审美趋向、园林景观科技进步程度等方面。例如当代园林景观就带有强烈的现代美术的构图、色彩等因素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等烙印。
(2)、功能意识:园林景观作品的功能表现为场地功能、审美功能、生态功能和历史文化功能。功能是其最基本内容之一,如何满足功能是景观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园林景观得以生存的根本依据。在现今景观生态理论得宠的年代,有人就认为景观的生态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其实,实际应用当中园林景观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都会具有不同功能的侧重,以一统万的思想是僵化和落后的意识。
(3)、科技意识: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深度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园林景观理所当然被打上科技时代的烙印,科技发展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新园林景观的创造,促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影响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提供了新的造园材料和技术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总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4)、环境意识: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意识,自然生态环境设计理论以麦克哈格为代表,提出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方面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主张园林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也是目前的紧要任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一再发文强调的保护内容,历史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文化环境,具有特殊的环境价值。
3、园林景观评论的价值论
(1)、实用价值:是指园林景观精神方面以外的物质性的、实用性的作用。
(2)、社会价值:是指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能力,包括经济价值、伦理价值和政治价值。
(3)、艺术价值:是指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既是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也因为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这些现象同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着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4)、生态价值:符合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自然观,顺应自然、模拟自然的情况等。“来自自然、高于自然。”这句话引起争论,认为人类只能模仿自然而不能超越自然,这是一种行而上学的理论,人在许多方面可以对自然生态加以改善,如果未能超越自然,那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不够的缘故。
4、园林景观评论的符号论
符号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自然符号是指包含一定物质特性的自然物,人工符号包括理智符号和情感符号,园林景观中的符号主要属于人工符号,主要类型有:
(1)、生活方式符号:特定地方区域的人们的劳动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要求在景观中的体现,例如榨糖石磨在景观中出现,表现的是生产甘蔗地区的工作方式和民俗文化。
(2)、建筑活动符号:园林景观当中离不开建筑活动符号的因素,例如民居样式、建筑审美文化等。
(3)、功能符号:园林景观的功能种类各有侧重,如植物园侧重于植物形态及分类,主题公园侧重于主题的表现等。
(4)、传统意念和信仰的符号:在目前的景观界当中这点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一方面,现在的本土设计师正在成长当中,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意念意识淡薄。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随着经济的增长,民族信心正在增强,本土的传统意念和信仰的表现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5)、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符号:从园林景观设计上同样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充足的物质生活将会带来更多的更美好环境营造的需求。在现今社会环境下,政治意识的表现还是相对浓厚的,很多作品以“紧跟政治形势”为设计出发点。
(6)、心理动机符号:心理动机符号一般是隐藏式的,用象征性手法来表现,比如地形处理当中就会运用女性外阴形态来体现古人理想的“风水模式。”
(7)、空间符号:与建筑一样,园林景观当中同样运用空间艺术来表现设计理念,与建筑不同的是,我们更加注重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
(8)、构造表层符号:通过园林建筑小品和其他构成元素,表现诸如韵律、色彩、质感、比例、尺度、肌理等。
(9)、形式表现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园林景观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变化,这些表现符号也在发展变化当中。
(10)、美学符号:美学符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变化,有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社会认同,但艺术的创造性会打破这种平衡,也是因为美学符号的不确定性,才能使人们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
5、园林景观评论的设计师论
6、园林景观评论的方法论
评论有一定的模式和规范,评论不是某种定论,而是探讨的形式,任何评论都不是一种强加于评论对象的文本,而是一种科学的、艺术的文本。评论家与评论对象不是法官与被告的关系,而是一种共同创造的关系。评论的主体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评论家的个人意识与能力以及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上。端正这种评论观可以使我们更能心平气和地接纳评论,共同发展园林景观事业。主要的评论模式有:
(1)、价值评论模式:价值评论主要是对作品的目的和任务进行评论,讨论功能、美、经济和合理的要求等问题,关心作品对于形成人的观念和态度的影响。
(2)、社会评论模式:园林景观的社会评论模式是指社会性和时代性的评论模式,园林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这些关系可以加深对园林景观的认识,让人们明白,所有的景观作品都不是凭空捏造,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果,而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现在园林界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中国园林应该朝哪儿去?一个方面对古典园林已经倍感厌烦,另一方面对迎面而来的外国各类景观风暴又不知所从。其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就是我们未来的路,如果你抛弃了传统,就迷失了方向。
(3)、科学评论模式:园林景观设计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科学而客观地分析各项技术指标和经济因素,将科学技术与环境、社会的关系联系起来考量,设计师和评论家都应该具备科学与技术意识。
(4)、文化评论模式: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对作品进行衡量的过程,即是将作品与价值观、风俗、实践与文化等要素进行联系。
(5)、心理评论模式:运用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对作品和设计师的创作方法、创作思想进行剖析和评论,也叫心理分析学评论。
(6)、形式评论模式:注重图象学和类型学特征的分析,从纯视觉与感受的方面,根据景观作品所属类型的艺术特征而对其进行评价的一种评论模式。
(7)、现象学评论模式:从现象当中寻找景观的本质的评论模式,体验设计师设计创作过程的创造意识和设计模式,让作品说话的阐悉式的评论模式。
(8)、历史评论模式:通过寻找作品的历史意义,评价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通过与时代背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去对景观作品进行评论。
对园林景观的健康发展来说,园林景观评论有非常重要作用,评论本身也是作品创作的延续,通过评论,使作品的意义得到发掘,进而发辉出更大的社会作用,同时缺点和不足得到借鉴。有景观就会有评论,但是,评论必须有规范,而不是泼妇骂街,评论有评论的学问,评论家和评论对象是平等的。
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园林景观的理论却相对滞后,由于缺乏有效的评论和引导,导致景观理论方向的迷惘,从建筑评论学上我们可以借鉴其评论理论,建立景观评论学的理论体系,完善园林景观理论体系结构,为教育、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剖析作品,引导实践,为中国的景观事业发展作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蹒跚起步的中国新时期园林失去了方向,找不到审美和价值取向的方向,影响了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外园林设计师的实验场。
要提高国内整体的园林设计水平必须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全面认识,在现阶段,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园林景观就是为了营造生态环境,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这种看法只能使我们的设计水平更加低下,营造生态环境只是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之一,本文认为,全面评价园林景观作品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全面看待:
1、园林景观评论主体论:
评论的主体就是从广泛意义上讲的人,在评论中要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评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任何一方的变化与不同都会改变这一关系。主体不仅对客体作出评判,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客体的创造。评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必然有差距,体现在个人的知识基础、心理状态、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以及个人阅历等方面,根据个人主体的这些差距可以分为:专家、艺术家、公众和业主。专家包括园林专家、规划专家、建筑专家、生态专家、文艺艺术史专家等等,专家的评论往往是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作品,偏向于各自的专业方向,而一个园林景观作品包含有多个专业的内容,各类专家的意见汇总更加有利于对作品的全面判断。艺术家对园林景观的评论参与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以艺术的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看待景观作品的表现。社会公众是园林景观项目的业主,是社会的主体,园林景观的服务对象,但是他们的构成千差万别,他们的主体意识与专业人士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园林景观所要表现的远远超出单纯的生活,而是融合了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和知识。所以他们的评论只是一种知觉评论,而不是意识评论。业主对园林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设计的最初阶段业主就会为未来的方案定方向,定调子,对方案的实现与否及其成败掌握着生杀大权。业主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情况下有着十分巨大的话语权利,有什么样的业主就有什么样的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业主往往是投资者,他们的意见及个人好恶对项目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我们有两个业主:一是有使用权的投资者,二是代表国家和公众利益的规划、国土和园林部门,这些人和部门对景观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出于各种原因,业主在决策前无疑已经研究过许多已经建成的项目,对自己将要建造或正在建造的项目有过各种现实的或超现实的想象。当今的业主组成成分很复杂,既有专业人员,又有准专业人员,还有什么也不懂的领导,许多情况下,我们是雇员,业主认为自己的意见总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对设计的干预有时会过于深入到细枝末节,从竖向设计到景观布局、材料选择甚至颜色等都会提出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只能算是一名绘图员,什么理想抱负都实现不了,所以,业主是非常重要的。
2、园林景观评论意识论
园林景观的评论意识是评论者自觉认识评论主体理性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专业知识积累,善于从现象看本质,培养敏锐的感受力和判断力,使评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深化评论意识。评论意识主要包括:
(1)、社会意识:园林景观是设计师的创造,也是社会的创造,表现在时代背景、审美趋向、园林景观科技进步程度等方面。例如当代园林景观就带有强烈的现代美术的构图、色彩等因素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等烙印。
(2)、功能意识:园林景观作品的功能表现为场地功能、审美功能、生态功能和历史文化功能。功能是其最基本内容之一,如何满足功能是景观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园林景观得以生存的根本依据。在现今景观生态理论得宠的年代,有人就认为景观的生态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其实,实际应用当中园林景观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都会具有不同功能的侧重,以一统万的思想是僵化和落后的意识。
(3)、科技意识: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深度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园林景观理所当然被打上科技时代的烙印,科技发展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新园林景观的创造,促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影响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提供了新的造园材料和技术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总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4)、环境意识: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意识,自然生态环境设计理论以麦克哈格为代表,提出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方面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主张园林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也是目前的紧要任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一再发文强调的保护内容,历史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文化环境,具有特殊的环境价值。
3、园林景观评论的价值论
(1)、实用价值:是指园林景观精神方面以外的物质性的、实用性的作用。
(2)、社会价值:是指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能力,包括经济价值、伦理价值和政治价值。
(3)、艺术价值:是指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既是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也因为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这些现象同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着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4)、生态价值:符合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自然观,顺应自然、模拟自然的情况等。“来自自然、高于自然。”这句话引起争论,认为人类只能模仿自然而不能超越自然,这是一种行而上学的理论,人在许多方面可以对自然生态加以改善,如果未能超越自然,那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不够的缘故。
4、园林景观评论的符号论
符号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自然符号是指包含一定物质特性的自然物,人工符号包括理智符号和情感符号,园林景观中的符号主要属于人工符号,主要类型有:
(1)、生活方式符号:特定地方区域的人们的劳动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要求在景观中的体现,例如榨糖石磨在景观中出现,表现的是生产甘蔗地区的工作方式和民俗文化。
(2)、建筑活动符号:园林景观当中离不开建筑活动符号的因素,例如民居样式、建筑审美文化等。
(3)、功能符号:园林景观的功能种类各有侧重,如植物园侧重于植物形态及分类,主题公园侧重于主题的表现等。
(4)、传统意念和信仰的符号:在目前的景观界当中这点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一方面,现在的本土设计师正在成长当中,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意念意识淡薄。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随着经济的增长,民族信心正在增强,本土的传统意念和信仰的表现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5)、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符号:从园林景观设计上同样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充足的物质生活将会带来更多的更美好环境营造的需求。在现今社会环境下,政治意识的表现还是相对浓厚的,很多作品以“紧跟政治形势”为设计出发点。
(6)、心理动机符号:心理动机符号一般是隐藏式的,用象征性手法来表现,比如地形处理当中就会运用女性外阴形态来体现古人理想的“风水模式。”
(7)、空间符号:与建筑一样,园林景观当中同样运用空间艺术来表现设计理念,与建筑不同的是,我们更加注重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
(8)、构造表层符号:通过园林建筑小品和其他构成元素,表现诸如韵律、色彩、质感、比例、尺度、肌理等。
(9)、形式表现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园林景观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变化,这些表现符号也在发展变化当中。
(10)、美学符号:美学符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变化,有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社会认同,但艺术的创造性会打破这种平衡,也是因为美学符号的不确定性,才能使人们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
5、园林景观评论的设计师论
6、园林景观评论的方法论
评论有一定的模式和规范,评论不是某种定论,而是探讨的形式,任何评论都不是一种强加于评论对象的文本,而是一种科学的、艺术的文本。评论家与评论对象不是法官与被告的关系,而是一种共同创造的关系。评论的主体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评论家的个人意识与能力以及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上。端正这种评论观可以使我们更能心平气和地接纳评论,共同发展园林景观事业。主要的评论模式有:
(1)、价值评论模式:价值评论主要是对作品的目的和任务进行评论,讨论功能、美、经济和合理的要求等问题,关心作品对于形成人的观念和态度的影响。
(2)、社会评论模式:园林景观的社会评论模式是指社会性和时代性的评论模式,园林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这些关系可以加深对园林景观的认识,让人们明白,所有的景观作品都不是凭空捏造,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果,而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现在园林界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中国园林应该朝哪儿去?一个方面对古典园林已经倍感厌烦,另一方面对迎面而来的外国各类景观风暴又不知所从。其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就是我们未来的路,如果你抛弃了传统,就迷失了方向。
(3)、科学评论模式:园林景观设计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科学而客观地分析各项技术指标和经济因素,将科学技术与环境、社会的关系联系起来考量,设计师和评论家都应该具备科学与技术意识。
(4)、文化评论模式: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对作品进行衡量的过程,即是将作品与价值观、风俗、实践与文化等要素进行联系。
(5)、心理评论模式:运用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对作品和设计师的创作方法、创作思想进行剖析和评论,也叫心理分析学评论。
(6)、形式评论模式:注重图象学和类型学特征的分析,从纯视觉与感受的方面,根据景观作品所属类型的艺术特征而对其进行评价的一种评论模式。
(7)、现象学评论模式:从现象当中寻找景观的本质的评论模式,体验设计师设计创作过程的创造意识和设计模式,让作品说话的阐悉式的评论模式。
(8)、历史评论模式:通过寻找作品的历史意义,评价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通过与时代背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去对景观作品进行评论。
对园林景观的健康发展来说,园林景观评论有非常重要作用,评论本身也是作品创作的延续,通过评论,使作品的意义得到发掘,进而发辉出更大的社会作用,同时缺点和不足得到借鉴。有景观就会有评论,但是,评论必须有规范,而不是泼妇骂街,评论有评论的学问,评论家和评论对象是平等的。
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园林景观的理论却相对滞后,由于缺乏有效的评论和引导,导致景观理论方向的迷惘,从建筑评论学上我们可以借鉴其评论理论,建立景观评论学的理论体系,完善园林景观理论体系结构,为教育、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剖析作品,引导实践,为中国的景观事业发展作贡献。
下一篇:仿古的建筑有没有意义
上一篇:仿古类建筑也用科技创新来升级